外国兄弟也爱看微短剧 外国兄弟俩
微短剧出海火热 闯出“中国范儿”
在北京郊区的一家影视基地,记者还没进门,就遇到了剧组,仔细一看,手机和单反相机架在稳定器上,拍的是一部微短剧。拐进不起眼的大门,里面更是一片热闹景象。
总台央视记者 杨理天: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,我何故要在地铁里出镜?但这真的是地铁吗?这其实是影视基地的片场。
在这家影视基地空间站的片场,上午这里刚结束的是科幻大电影的拍摄,而下午在这里忙碌的则是一部出海微短剧的剧组。
整个影视城其实都是由一家汽配厂改造而来的,外景街区特意打造了不同的建筑风格,就是为了瞄准微短剧广阔的海外市场。
中国的古装、仙侠微短剧服化道精致,细节丰盛;现代剧节拍紧凑、情节高能,都很受海外观众欢迎。在一家微短剧企业海外剧目排播表上,每天都有十余部中国微短剧在泰国、日本、美国等民族上线。
九州文化董事长 汪家城:有特别多重点的项目,在春节后要密集地开机。大家现在的海外平台,在全球覆盖了230多个民族和地区,累计下载量有壹个多亿。
微短剧观众 凯瑟琳·科尔尼:我喜爱在手机上看电视短剧,由于它们节拍快,总是扣人心弦。由于它们很短,我可以在休息时、睡前或排队时看它们。
作品输出到制作输出 微短剧寻觅出海新路
微短剧的上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海外观众的需求,特别是出口到小语种民族的译制剧翻译效率太低,从擦除字幕,到翻译成片要半个多月的时刻。为了加速出海,团队在春节后用上了人工智能。
九州文化海外平台负责人 刘金龙:大家通过AI在一周内就可以完成。这个月发行,下个月在全球14个民族和语言地区就可以同步进行上线。
虽然译制剧快速打开了国际市场,但仅靠翻译和配音国内剧难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口味。目前,中国的微短剧企业开始从输出作品到输出制作能力的转变,在美国的壹个片场,导演正在用中国的微短剧的拍摄手法,比如镜头在男主角的脸上要停留几许秒;如何用一组快速镜头展现剧情反转,而且标准演员在短时刻内展现心情爆发点。
微短剧导演 肖颖:我是2024年底开始在美国拍摄短剧的,短剧能在一两分钟之内就能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,美国观众有很好的付费习性,我已经和100多位演员合作了,今后会更多。
不只是拍摄手法,就连剧本都是中国出口的。这场戏就是国内将故事框架、提纲列好,主创团队根据当地文化填的“肉”。比如生活习性、俚语、场景等等。甚至“进门换不换鞋”这种细节,都会根据不同民族来替换。
九州文化董事长 汪家城:这种玩法落地很快,大家在两年内在北美、日本、越南等地都建立了短剧制作基地,每个月有30部左右的本土自制剧上线。
美国数据解析企业公开的《2024年短剧出海市场洞察》报告显示,目前已有100多款中国短剧应用程序投放海外市场,累计下载量近1.48亿次,收入达2亿美元。
好故事走给全球 中国网文展在新加坡举行
除了网剧,目前,中国网络文学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,特殊的创作风格和丰盛的中国元素吸引了全球读者。
这两天,中国网络文学及周边展正在新加坡火热进行。现场不仅有大量创意展台还有不少互动尝试,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。
总台央视记者 刘畅:我现在在新加坡滨海湾广场,从春节开始,中国网文IP活动主题每天在这里举行,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展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民众前来参观。
在活动主题现场,有很多典范IP的互动环节。这个房间里有一台AI照相机,游客选择自己喜爱的IP形象,就可以得到一张唯一自己的IP照片。这棵和网文作品中同款的许愿树也吸引了很多新加坡民众前来许愿。
新加坡市民 张建华:我中学的时候开始接触网文小说,就觉得和以前读的英文小说有很大的不同,就入迷了,从此就一直读下去了。
总台央视记者 刘畅:近年来,中国网文在海外的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。在新加坡民族图书馆的中文图书区,中国畅销的网络小说总是被摆在显眼的位置。我认识的一位新加坡工程师还自发翻译了多部中国的网文作品,字数超过了1000多万字。
其实,中国网文的影响力不仅局限在新加坡,这些作品通过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、风土人情、服饰和建筑等元素,以及在网文基础上诞生的影视、游戏等衍生品,已经将其影响力拓展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。
目前,中国网文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已经成为网文出海的首要市场。中国网络文学还和当地文化深度融合,通过授权和合作,中国企业输出了成熟的网文产业链,推动了东南亚地区的网络文学创作和出版。
网文出海更出彩 中国元素成爆款决定因素
中国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凭借特殊的文化魔力和创造技术,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读者和玩家,记者在相关企业走访时看到,大家都忙着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元素,将中国“好故事”推给全全球。
春节假期刚过,这家网文企业的海外编辑会,占满了全部会议室, 大家正在热烈地讨论近期要翻译出海的作品列表,而且从中找到最符合当下流行元素的爆款内容。
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侯晓楠:大家现在会不断去优化更新大家的IP产业链,把更多中国好故事、好IP能够带给全球。
近年来,现代都市、东方玄幻、仙侠等融合东方文化的题材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。由中国网文改编的影视动漫作品也加速走给海外,甚至登顶多国海外视频平台,因此现在海外团队和旗下作家的目标是在作品中体现更多中国文化。
阅文作家 吴鑫:作品能火到海外,说明大家中国传统元素的内核还是特别受人认可的。正在写的新书也是间谍题材的,会融入我家乡的一些非遗。
不仅是中文作家,企业签约的40万海外网络作家的投稿每天都挤满了邮箱,希望能在激烈的网文行业打出一片天。
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侯晓楠:这些海外的作家创作中运用很多中国网文的写作方式,也会融入很多中国的元素,像中国的熊猫、茶道,包括侠义文化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公开新鲜报告显示,目前,中国网络文学“出海”市场规模超40亿元,海外原创作品约62万部,海外访问用户约2.3亿。
中国元素不仅成就了网文出海,也让网游的制作团队坚决了未来的路线。成都高新区某游戏企业的负责人告知记者,正在开发的国风网游,仅打造“青铜神树”这一标志性场景,就从跑图书馆、泡文物馆到建模调整,整体投入超过一年的时刻。由于他们了解,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精心制作,才能让作品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。
成都灵泽科技首席技术官 夏思源:随着黑神话的爆火,大家可以看到更多国内单机游戏团队在叙事、方法、技术实力上实现了跨越,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和海外的团队掰手腕。
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新鲜报告显示,2024年,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185.57亿美元,同比增长13.39%,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大关。国内游戏从商品型消费给文化产品转变,正在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载体。
网游网文网剧人:以数字文化展现中国魔力
根据商务部的数据,2024年以网文、网剧、网游为代表的文化出海带动了中国文化服务出口的显著增长。其中,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幅达到39.3%,进口增幅为29.5%。以原创为内核、以创意为驱动、以科技为支撑,文化出海“新三样”已成为全球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。采访中,很多从业人员表示,大家都有壹个共同的目标: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全球认识中国、了解中国、读懂中国。
泰国艺鼎传媒首席执行官 张栋:现在肯定会很忙,现在是横屏的、竖屏的微短剧的爆发年。
中国网络作家村运营总经理 沈荣:微短剧其实就是把网络小说视频化,大家作家村到今天已经有超过1/3的村民在拥抱微短剧的创作。他们很多越来越注重小说创作的国际化。
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吴雨轩:微短剧出海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赛道,大家都看到了这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力,未来的机会一定比大家现在能想象的还要多。
阅文海外AI翻译质量监控项管 田思源:打算还是在和时俱进的进修当中利用AI赋能,让更多的故事以更准确、更地道的方法传达到国外的观众那边去。
游戏爱慕者 叶夫:我喜爱这游戏,精致的设计和丰满的人物,比如熊猫。我也喜爱游戏中的中国元素,比如中国的节日和节气。
成都灵泽科技首席技术官 夏思源:现在国外单机游戏题材和游戏方法的同质化,对于国内单机游戏的出海来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希望把更多的关于传统文化和中国民俗故事带给全球玩家。
赞壹个! ()